5月21日,國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在西南地區水泥市場高層論壇表示,水泥產業轉型升級最關鍵的是要做到24個字:嚴控新增、淘汰落后、適度限產、兼并重組、鼓勵創新、規范競爭。筆者認為,現階段,嚴控新增、淘汰落后及適度限產主要是改善供給層面,然而需求的下滑對這種供給改善帶來的效果反映的微乎其微,雖有裨益但不是根本出路,而技術、產品等創新無法改變水泥低附加值和同質化的特征。今年一季度水泥行業利潤總額為32.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67.6%,華北、東北、西北整體虧損。目前,水泥價格依然在持續下滑,各地競爭趨于白熱化,價格戰此起彼伏,競爭難以規范。筆者認為,要擺脫行業困境,水泥企業聯合重組,大企業整合市場才是關鍵,水泥產業轉型升級也應當從重組整合開始。
需求下滑背景下,產能集中度低是效益差的根本原因
今年5月底,全國水泥價格低于240元/噸的省份有六個,依次是山西、安徽、陜西、內蒙古、貴州、江蘇,其中山西、內蒙古兩省2014年新型干法熟料產量占新型干法熟料產能的比例分別為40.01%和44.91%,分別位列全國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三,說明兩地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過剩形勢嚴峻,從集中度看,前三大水泥企業新型干法熟料占比分別為25.07%和39.6%,同樣在全國排名倒數(位列第28位和第31位);安徽、江蘇水泥價格同比下跌36.13%和28.1%,跌幅位居全國前列(第1位和第4位),主導企業海螺(295.04元/噸,-0.14%)今年因需求下滑采取了降價跑量策略,以自身低成本優勢不斷壓低區域價,長三角成今年水泥價格跌幅最大的區域;陜西1-4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4.2%,較去年同期增速水平回落12.9個百分點,固投增速回落幅度居全國前列,從而導致今年水泥需求較去年明顯下滑,前四個月水泥產量同比下滑11.97%;貴州1-4月份水泥產量同比下滑2.15%,增速水平低于去年同期21.68個百分點,再加上外圍市場的沖擊以及新增產能的投放,全省價格承壓下行。
5月底P.O42.5散裝水泥價格低于240元/噸的省份

|